“没脸去接孩子了”, 家长在群内手误发错消息, 想撤回却已来不及
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微妙,太亲近或者太疏远都不好,以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基本上就靠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,但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,家长群的存在为老师和家长都提供了诸多便利。 每个家长群的氛围都不同,有的家长群属于只有在有事的时候老师才会在群里发通知,家长平时也不会在群里发消息,而有的家长群要更活跃一些,变成了家长们的聊天群。 以很多家长的经验来看还是不要在家长群内太频繁的发言,否则很可能闹“乌龙”,毕竟谁微信中都不止一个群,一旦发出的消息撤不回就尴尬了。 “没脸去接孩子了”,家长在群内手误发错消息,想撤回却已来不及 家长群作为一个工具本身是为老师和家长解决问题的,也是为了信息传递得更方便,但现在的每个家长微信里都不止一个群,当群多了之后有时候发消息就会发串,这就会导致一些尴尬现场。 这位家长应该是在外地出差,本来想给老婆发微信但没想到却一不小心发到了孩子的班级群里,夫妻俩的一些亲密话被其他家长看到很是尴尬,等发现的时候想撤回已经来不及了。 家长反应过来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,也庆幸自己没有说太过露骨的话,所以家长在使用家长群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,无关紧要的消息发错也就罢了,最怕的是给老师和其他家长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。 这位家长就是不小心把唱歌的语音发到了班级群内, 焦作市万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完之后还没意识到问题,而其他家长听后却纷纷开始替他感到尴尬。 其实这个家长也不是故意的,但在班级群里出丑有时候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担,还是在学校的时候可能会遭受到其他同学的取笑,希望家长能谨慎使用班级群。 家长都希望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,所以当老师在群里发布消息的时候家长都会热烈地回应,但有的家长回复实在不用心,要么是有错字要么是一味地复制其他人的回复,例如这位家长把老师打成了老公。 家长有时候回复老师只是在走一个形式,但如果不先看清楚老师发的消息是什么就回复其实是很不尊重人的,这位老师向家长自我介绍名字叫金莲,结果家长们都叫他潘老师,老师解释自己姓金后家长依旧不管不顾的叫潘老师。 如果是为了一个形式就不必在家长群里刷屏了,老师也不喜欢家长一味地吹捧,老师在群里发通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让每个家长都看到,而家长一味地刷屏很可能把重要的消息顶没了。 老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,让家长群少一些形式主义 所以存在即合理,家长群是这个时代的产物,肯定有它的作用,但现在某些家长群确实有一些走偏了,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,不仅家长厌恶,老师也很无奈。 比如有的家长群变成了老师的夸夸群,一个劲儿地拍老师马屁,把老师捧到天上,家长以为这样老师就能对自己家孩子多一些关注度,可实际上老师也很尴尬。 驳了家长的好意可能会让家长不满,而不阻止家长这么做老师也要给予回应,大部分老师根本就不喜欢这种状态,老师只想把班级群当作一个工作工具。 还有的家长群变成了攀比群,一些家长在群里阴阳怪气地说话,一会儿比成绩一会儿比物质,尬的人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了,偏偏还不自知,以这样的攀比来获取优越感。 真正的优越感并不在物质上而是在精神上,攀比是没有尽头的,永远有比自己更加优越的人,家长应该给学生传授的观念是让学生正确的接受自己的不足,但是不因此而自卑,同时也不因为自己的优越而贬低他人。 家长的思想是会无形中影响学生的,相信大多数家长并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一个喜欢攀比、贪慕虚荣的学生。 很多家长觉得教育学生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,把自己刨除在外,但其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远的,老师教的东西早晚有一天会忘记,而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。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让家长群回归到本质,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需要老师和家长携手共进。 今日话题:你最讨厌家长群里的哪些现象? AAB |